摆渡人小说主要讲了什么(摆渡人小说内容简介)
moojun 2025-09-22 12:00 4 浏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知
编辑|小阿陈
《摆渡人》是英国文坛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出版于2013年的作品。
一经出版,便摘得了包括英国文学社图书大奖在内的五大奖项。
作品讲述了十五岁的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途中遭遇车祸,死后与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相携相爱,并最终一同回到人世间的故事。
作者通过奇妙的荒原架构,给故事增加了浓烈的奇幻色彩和趣味。
作者解释道:“荒原是我根据每天开车到学校看到的一些景色写出来的。”
荒原意象一直是西方文学热衷研究的母题。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弗莱在他的经典著作《批评的剖析》中指出,原型可以是意象、主题、象征、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
它们在作品中不断地出现,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把孤立的作品相互联系起来,使文学成为相互交际的特殊形态。
《摆渡人》的故事叙述背景在荒原上,而荒原是主人公迪伦正是在这样的荒原上,迪伦和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艰难跋涉,斗群魔,过沼泽,趟恶水,完成了各自的救赎和对对方的灵魂摆渡,最终战胜了荒原,回到了人世间。
作品的美好结局不仅向读者描绘了爱情的纯粹美好,更是奏响了一首人们通过努力穿越自己精神荒原的胜利凯歌。
《摆渡人》中荒原主题的传承
西方文学从最初的创世纪神话开始,失乐园神话便成为荒原意象的初始。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荒原意象作为人类和现实相对立的诗性空间已弥漫成无所不在的荒原意识,到了二十世纪,荒原主题更是成为了西方文学的精神主流,完成了从“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转变。
- 《失乐园》式的荒原镜像
失乐园神话开启荒原意象的原型伊始,亚当和夏娃流落至荒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同样,在《摆渡人》中,主人公迪伦的灵魂到了荒原,才开始了真正的成长与觉醒,而摆渡人崔斯坦在摆渡迪伦的过程中,自我也开始进行了重塑和觉醒,最终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类。
克莱儿·麦克福尔在故事的开端,就开始了关于荒原场景的描写,不过,这种描写是一种精神荒原的描述。
作者通过迪伦的视角展开对生活、学校的阐释与理解:现实情境下人们盲目、麻木的生活已成为常态,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机械化与生活本身的无意义使得人的精神呈现低迷的废墟般的荒原状态,而生存也变得令人厌倦。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迪伦与母亲之间有很深的隔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唯一的好朋友还搬走了,去看望自己父亲的迪伦甚至为了要不要带一只玩具小熊而犹豫不决了很久。
但是,这个人物形象却在进入荒原之后,在一开始跟着自己的摆渡人跋涉的时候,就提出了应该回到车上、回到现代文明等待救援的观点;
当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时,迪伦坦然接受;之后,经历重重艰难险阻通过了荒原,到达了被称为“家”的地方。
在与摆渡人崔斯坦的相处中,他们彼此相爱了,这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
随之而来的,是迪伦做出的一个让其他灵魂,甚至自己都惊讶的决定,就是重返危险的荒原,以一己之力找到崔斯坦,即使与他生活在荒原也在所不惜。
迪伦冒着巨大的风险重返荒原,战胜了一次次的困难,同时自我也取得了飞快的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荒原在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觉醒和个人成长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男主人公崔斯坦“摆渡人”的形象是对希腊神话中“死神”卡戎形象的戏仿,而作者也坦言在《摆渡人》中对此形象进行了全新解读和形象重塑。
希腊神话中摆渡者卡戎是将亡魂带到彼岸世界的神,摆渡人崔斯坦的原型就是这个形象。
崔斯坦作为摆渡人,带领数不清的灵魂穿越于他们的精神荒原,为了遵循荒原的规则,他遇千人而变千面,以便更好完成自己的使命,却唯独失去了自我。
崔斯坦对荒原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荒原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要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
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作为男主人公的崔斯坦,也在荒原的跋涉中经历着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的重塑。
除了上述主角的成长之外,《摆渡人》中经纬分明的荒原意象描写也是直接对荒原意象的传承。
失乐园中充满“荆棘和蒺藜”的荒原,到了《摆渡人》中变成了迪伦心像投射的绵延的山脉、沼泽、山谷和荆棘灌木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片荒原的描述中,有几处特别提到了紫色的石楠花,这些与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荒原意象是一脉相承的。
《呼啸山庄》除了本身的荒原描写外,男主人公希刺克厉夫的名字中就包含了Heath,意思就是长满石楠灌木的荒原。
- 《还乡》式回归荒原的渴望
托马斯·哈代在《还乡》中描绘了一个苍茫沉郁的“爱敦荒原”,也是一种经典的荒原意象。
作者笔下的“爱敦荒原”既是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又是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象征。
主人公克林厌倦了资本主义城市文明,从巴黎回到令他魂牵梦萦的家乡爱敦荒原,荒原寄托他美丽、善良的梦想,他要回家当教员在荒原上播撒智慧的种子。
从这一意义出发,《摆渡人》中的主人公迪伦几次对于重返不同“荒原”的想法或实践都是对于自己美好梦想的一种寄托。
首先,在迪伦出车祸来到“荒原”———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地带的时候,她是有些怀念之前的生活的。
这里的一切对她而言是陌生且不适应的,她想回到之前的环境,想到自己的父母,尽管之前的环境不尽如人意,也是她的一种寄托。
除此之外,迪伦虽然对现代文明中的人们精神麻木的“荒原”状态不屑一顾,但是在初到荒原的时候,她还是想要找到一些文明的痕迹,并在第一天的跋涉快要结束时,对可能在荒原上的露营表示出隐隐的担忧。
其次,在崔斯坦将迪伦摆渡到目的地,荒原的尽头后,迪伦穿越了分界线到达了另一个世界,理论上每个灵魂会回到被称为“家”的地方,毕竟家是大多数人的精神港湾,
但是奇怪的是,迪伦发现自己仍然身处荒原:从这些描述中,读者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因为有了对崔斯坦的爱,
之前在迪伦心中的“荒原”已经变成了令她向往的一种存在,才会在穿越边界别人都到达“家”的时候,她仍然身处她的“荒原”———与崔斯坦相见相爱的地方。
综上所述,迪伦两次到达“荒原”又想折返荒原的表现,是主人公对于美好梦想的一种寄托,即死亡之后第一次到达荒原,想回到文明社会,与家人朋友相聚;
穿越边界之后又想折返中间地带的荒原找寻自己的爱情。
致敬《荒原》:沦落与救赎
在荒原主题的流变过程中,就不得不提到TS艾略特的长诗《荒原》。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对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欲望骚动、膨胀和难以控制的狂暴造成精神上的荒原化。
在荒原意象从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过渡中,艾略特的长诗直接以“荒原”为题创设了一系列破败混乱的景象体系。
艾略特自述道,《荒原》“只是我对生活毫无意义的抱怨,只是一篇有节奏的牢骚”,而美国著名学者穆迪则认为,《荒原》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崩溃与重组过程”。
《摆渡人》在一定程度上有对《荒原》的致敬,首先就是对荒原法则的致敬。
艾略特的荒原除了基本的荒凉原野之外,也包括寂寞的“独白者”,他拒绝与任何人沟通,更多的时候选择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悄无声息地描绘出满目荒凉的景象。
枯树盘根错节,乱石嶙峋遍地,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而荒原上的独白者也时常遭受地狱噩梦的侵袭。
崔斯坦就是这样的一个荒原独白者,他以中立甚至漠然的态度来完成他的摆渡任务,并经常面临来自地狱恶魔的侵袭,直到遇到迪伦。
在迪伦的鼓励下他想要跟她一起重返世间,却一直对荒原法则非常忌惮。其次,《摆渡人》有对《荒原》沦落和救赎主题的致敬。
艾略特的《荒原》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展开了荒原的巨幅画卷,使得荒原逐步成为象征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双重毁灭的符号,而《荒原》的结尾寻求拯救,实际上表达了处于精神荒原上的现代人类企图摆脱精神危机寻找精神家园的渴望。
《摆渡人》也表现出了一种主人公之间的双重沦落与救赎的主题。双重沦落包含了迪伦遭遇车祸来到荒原的不幸经历和崔斯坦久到已经忘记何时何因成为摆渡人的寂寥。
双重救赎则指的是崔斯坦作为摆渡人对迪伦的精神摆渡,使得她真正成为了一个充满勇气和自信的人,
反过来,迪伦将崔斯坦从摆渡人的身份中救赎出来,使他再次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最终回到了人世间。
《摆渡人》对荒原主题的升华
除了对西方文学传统荒原意象的继承,《摆渡人》对于荒原意象的升华是这部作品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了主人公与荒原的抗争和最终美好结局展现出的一种精神寄托。
- 与荒原对抗的实践者
在荒原的意象描述中,不乏对于荒原的残酷、荒芜的描写,也有人们对于改造荒原、冲破桎梏的努力尝试。
但是在《摆渡人》中,这一情况明显不同。如果说崔斯坦引领迪伦穿过荒原来到最终目的地只是作为摆渡人完成任务,
那么迪伦从分界线另一端的“家”折返荒原,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趟过恶水、斗过恶魔、在荒原上跋涉并最终与崔斯坦相遇就是精神超人实践的胜利。
- 美好结局的精神寄托
在故事的结尾,迪伦和崔斯坦成功地回到了世间,相携相爱,这无疑是对人们可以成功穿越自己的精神荒原、奏响胜利凯歌的一种寄托。
《摆渡人》的双重救赎也在结局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救赎和摆渡,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使得双重救赎和摆渡的过程得到了升华,
即人们不管身在何地,身处何时,都要怀有希望,并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这个过程不仅是对自身的负责,也会为别人带去希望和光明。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荒原意象一直都是重要的精神象征形式。
从失乐园神话原型,到二十世纪快速蔓延的荒原意识,荒原主题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并最终完成了由“自然荒原”向“精神荒原”的转变,
人们在不断认识荒原的过程中,解读它、挑战它、改造它。主人公迪伦和崔斯坦在荒原中的穿越和跋涉,完成了相互摆渡和救赎,使彼此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摆渡人》的荒原意象不仅是人类认识并挑战荒原法则的客观描述,更是人类战胜自我、成功穿越精神荒原的胜利寄托。
- 上一篇:妄想学生会樱花(妄想学生会樱花动漫免费观看)
- 下一篇:聊斋先生电视剧25集剧情介绍
相关推荐
- 海角七号电影解析(海角七号讲什么)
-
《海角七号》:摇滚梦下的小清新异国恋年,宝岛著名抗日事件“雾社事件”,被改编成漫画,打动无数台湾青年。为了将其搬上大荧幕,让更多人看到,导演:魏德圣,拿出拍摄《海角七号》的全部收益。周杰伦借出万新台币...
- 神雕侠侣未删版在哪看(神雕侠侣未删版在哪看啊)
-
神雕侠侣阿灿版(—章)阿灿出品第一章烟雨江南第一节嘉兴府的春日总是来得格外缠绵。南湖上氤氲的水汽与天边的阴云连成一片,将整个城池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醉仙楼临湖而建,三层高的木楼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古朴...
- 歌曲 我的家在东北 (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原唱)
-
东北清王朝崛起之城,后来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创造了很多中国第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点赞关注评论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年年快乐!今日话题:严重怀疑...
- 聊斋先生电视剧25集剧情介绍
-
新版《聊斋》来了,张淼怡常华森主演,能否超越经典,再成经典蒲松龄(年6月5日-年2月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
- 摆渡人小说主要讲了什么(摆渡人小说内容简介)
-
《摆渡人》:人生苦短,守住“自我”,才算守住了做人的底线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知编辑|小阿...
- 妄想学生会樱花(妄想学生会樱花动漫免费观看)
-
校园题材的老漫——妄想学生会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氏家卜全原作漫画《妄想学生会》自播出之日就颇受广大动漫爱好者好评。虽然第一季、第二季相继结束,但是该作的OAD动画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与数量与观众见面,而该作...
- 七龙珠第六部(七龙珠第六部剧情介绍)
-
【七龙珠-海南版-全彩】漫画赏析-第6册海盗港的奇遇!乌龙变身有限制,满五分钟需要休息一分钟,感觉只会耍嘴炮的样子,小悟空用一根指头就打碎了砖头让他震惊半天。乌龙本体是一只可爱小猪这个绿衣服红五星帽...
- 哥斯拉大战金刚在线观看ts(哥斯拉大战金刚在线观看1080p)
-
哥斯拉大战金刚院线三月冷市靠“怪兽们”燥起来了?没错!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部好莱坞大作,《哥斯拉大战金刚》上映首日票房过亿、不到两天票房便突破2亿大关,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本片目前评分淘票票9分,猫眼...
- 某天成为公主漫画免费阅读下拉式六漫画
-
《某天成为公主》改编动画首发预告,共集,重生设定变预知了?《某天成为公主》讲述的是现代女子穿越成为公主希娅的漫画和小说,克劳德是希娅的父亲,卢卡斯是该作品中的男主角。coser@skauramomo@...
- 百慕大三角3电影免费观看(百慕大三角电影免费观看高清版)
-
这里竟然也藏着一个神秘的“魔鬼三角”“百慕大三角”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未解之谜》之类的书上,传说有无数的飞机、轮船在这里神秘失踪,堪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 魔仙系列的动画片(魔仙系列的动画片大全)
-
俄动画片《魔仙俏娇娃》入围中国女生最喜爱动画片的前五名很多人也许都发现了,从年第一部《巴啦啦小魔仙》上映,到年这十年间已经有7部《巴啦啦小魔仙》系列的动漫了。不过,这7部当中只有第一部和第四部两部是真...
- 步步惊情在哪可以全集(步步惊情在哪可以全集观看)
-
《步步惊情》浙江卫视独播搜狐视频押宝“分销”弃“独播”由吴奇隆、刘诗诗、孙艺洲、蒋劲夫等人主演,李国立执导,唐人电影出品的强情节都市悬疑情感大剧《步步惊情》将于今晚(5月6日)进入“倒计时”状态,殷...
- 拆弹专家2总票房(拆弹专家二总票房)
-
去年全球票房跌落近%,《拆弹专家2》暂列今年全球票冠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月日时分秒,电影《拆弹专家2》票房突破3亿元,用时2天时分。除了高歌猛进的票房外,《拆弹专家2》还创造了多个荣誉,连续...
- 鸣人剧场版血狱(鸣人剧场版血狱风遁螺旋手里剑)
-
盘点火影忍者剧场版:从热血冒险到情感救赎的银幕之旅!作者美少年殷小帅欢迎大家收看逍遥在二次元,我是作者美少年殷小帅,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剧场版动画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代表作《火影忍者》。《火影忍者》是日...
- 行尸走肉豆瓣(行尸走肉在哪里可以看完整版)
-
等了年终于大结局,丧尸剧鼻祖怎么凉了?又到了周末,之前有小伙伴留言求末日电影。这个必须满足!今天君君推荐一波末日爽片,你看过几部?1.《爱与怪物》豆瓣评分:推荐指数:★★★怪物末日电影一颗即将撞击...
-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